“此心何喜何嗔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此心何喜何嗔”出自宋代无名氏的《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丹经极论。
“此心何喜何嗔”全诗
《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丹经极论,未注作者》
宋代 无名氏
一理无今无古,此心何喜何嗔。
无相乃为真相。
色身即是法身。
不消一句半句,活得千人万人。
咦,这里便是到头,何须只管翻身。
《西江月 以上二首见丹经极论,未注作者》无名氏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西江月》是一首宋代的无名氏诗词。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思考,探讨了人生的真相和境界。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一理无今无古,
此心何喜何嗔。
无相乃为真相,
色身即是法身。
不消一句半句,
活得千人万人。
咦,这里便是到头,
何须只管翻身。
这首诗词的诗意较为深奥,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。首先,诗中提到\"一理无今无古\",意味着真理超越了时间的限制,存在于过去、现在和未来之外。接着,诗人问道\"此心何喜何嗔\",探讨了人心的喜怒哀乐的虚妄性质,暗示了超越情感的境界。
诗中的\"无相乃为真相\"表达了一种佛教的思想,指出真相并不存在于表象之中,而是超越了形相的存在。\"色身即是法身\"则强调了身体和法性的一体性,认为人的本质即是佛性。
接下来的两句\"不消一句半句,活得千人万人\"表达了超越言语的境界,意味着真理无需言语来诠释,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。最后两句\"咦,这里便是到头,何须只管翻身\"则表达了一种超越轮回的境界,暗示了人生的终极归宿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哲理的探讨和佛教的思想,表达了超越时空和情感的境界,引发人们对人生真相的思考。